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的探討
林金宏寫於 2011年9月20日 17:51
當我主張「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是錯的,有消防同仁質疑我的說法應該經過論證才可發表。我覺得每件事從不同的角度及經驗去看,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如果這個說法一開始就是毫無根據,而且不合理的「謠言」,難道我不能提出質疑嗎?
這也是我最近想要找「地震時立即打開大門」出處的原因。
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搜尋,我真的找不到「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之出處,查閱了日本及美國的網站,先進國家都主張要立刻掩蔽,沒有人提倡「地震時立即打開大門」,只有日本主張地震搖晃結束後,要確保逃生出口通暢,也不是說要打開大門。
從根據探討,我找不到「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的根據。唯一聽過的是曾經有長輩根據過去遭遇地震自身的經驗會教子女地震時要立即奪門而出,我也在訪問南投縣消防局同仁有關地震處置時,聽過類似的說法,但這些都是根據經驗。
既然找不到學術研究的依據,那就從合理性來探討。
我相信在台灣的居民都有遭遇地震的經驗,地震有許多當今科技尚無法掌握的迷團,如地震何時會發生?地震時是會越搖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大地震之後,多久後會發生餘震?什麼樣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倒塌?什麼樣的地震會造成東西掉落?…等
我想現階段應該沒有人找得到上述問題的答案,因為這裡面牽涉太多因素,包括震源的位置、地震規模的大小、建築的設計、物品擺放放置及固定情形…,所以大部分的人在感受到地震時,因為無法預期地震後續的變化,都會隨機應變,視當下地震搖晃的程度,才決定應變作為。
而從學理來看,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傳遞之震波有兩種,P(Primary)波和S(Secondary)波,P波會先到達,接下來是S波,當P波到達時會感受到震動,但因P波破壞力比較小,所以地震時常常是先小搖,等到S波到達時(S波破壞力比較大),才感受到劇烈搖晃。但也有P波跟S波幾乎是同時抵達之狀況。
透過我對學理理解融合親身經驗,我大概歸納地震會發生的狀況有下列三種:
一、一下子就搖很大,想要做一些應變已經無能為力。
二、先小搖,後來大搖,搖到必須採取應變作為。
三、搖一搖什麼事都沒發生就結束。
而在上述的三種現象中,第一種狀況不常發生,發生時常常是連站都站不穩,還要把門打開,談何容易。
最常見的應該是第三種,搖一搖什麼事都沒發生就結束了。再加上地震搖晃的時間大都是幾秒鐘到十幾秒就結束,也因為這樣的生活經驗,大多數在台灣生活的人,面對地震都會先採觀望態度,靜待地震結束。
所以當我們面臨第二種狀況時,大多數人在開始小搖時,都不會有動作,等到大搖時,才會想要採取應變作為,此時就會跟第一種狀況一樣,想要開門談何容易。
瞭解了一般人面對地震時會出現之行為反應之後,可以發現真的面臨大地震時,多數人是做不到將大門打開這個工作。
接下來我們再從有沒有必要將大門來探討。
我最近發現防災宣導會出現很多爭議,就是喜歡拿很嚴重後果做為思考的主軸,而不是從最常發生的狀況來思考。就像地震大到有可能讓房門扭曲變形,我想一定會出現東西掉落、家具移位之現象,此時要去打開大門的理由是萬一發生火災,且門萬一扭曲變形,會逃生無門。如果用心思考,就會發現「東西掉落、家具移位」一定會發生,而「發生火災」是萬一,「門扭曲變形」也是萬一,不去思考如何面對「東西掉落、家具移位」這種一定會發生的傷害,反而著重在不一定會發生的大門扭曲,進而強調地震時一定要立即打開大門,讓我覺得非常不合理。此外大門有幾種,如何才能打開。當宣導地震時要打開大門這個觀念時,不知道有無想過大門的種類。如果大門是鐵捲門,有可能在十幾秒鐘打開嗎?大門是拉門,在巨大搖晃下,有本事拉開嗎?大門是旋轉門,如何打開不讓它變形?就算是最單純的一般鐵門,在劇烈搖晃下,打開後不會再晃回去關上嗎?這些都不需高深的論證,只要靜下心來思考就可發現要「立即打開大門」會面臨的困境,真的大地震時,打開大門是不易做到的。
當然也有人說:我剛好在大門邊,為什麼不能立即打開大門,然後跑出去?我覺得如果門打得開,當然可以。但是主張「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我相信絕對不是指人剛好在大門邊,如果他的主張是如此,應該要說「地震時,人剛好在大門邊,要立即打開大門,奪門而出。」
「地震時,人剛好在大門邊,要立即打開大門,奪門而出。」的說法跟「地震時立即打開大門」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狀況及邏輯。前者是指人剛好在大門邊,才做如此應變,後者是不管人在那裡,都希望將「打開大門」列為首要選項。
或許地震時有可能人剛好在門邊,宣導這樣的觀念不能說錯,這就要回歸到前文所提的思考。地震時人剛好在大門邊還是不在大門邊,哪一個機率比較高?我絕對相信不在大門邊的機率較高,換言之,要立即打開大門的機會也較少,而我們卻要將這種用到機會很少的觀念,列為地震宣導的首要選項之一,是否恰當?我覺得一定要深思,因為當民眾這種觀念只要深植在腦海中,面對緊急狀況,沒有時間思考的災害時,這些觀念就會自動浮現,讓社會大眾做出不理性的選擇,進而增加受到傷害的機率。
最後,我不主張要去宣導「地震時要立即打開大門」之觀念,我還是要再次強調,防災宣導要從最常發生的狀況來思考,不能以偏蓋全,不能捨本逐末,一定要是具體、合理、可行的觀念,才能廣為宣導。